TOP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 > 中心快讯 > 媒体报道 >
南方都市报——她让23个聋儿开口说话

  伍雪玲在教聋儿如何开口说话,被孩子们称为“伍妈妈”。受访者供图

 

女儿1岁时被确诊神经性耳聋,但她终于让女儿开口说话了。许多聋儿家长慕名而来,她将母爱延续,又让22个孩子康复。昨日,被这些孩子称为“妈妈”的伍雪玲成立了自己的“摇篮听障儿童言语康复中心”。

昨日上午10时,洪湖二街4号大院2单位301室内一片热闹,一群孩子和家长在庆祝康复中心成立。这些孩子耳后都有一个小小的耳蜗接收器,8岁的彬彬不停地在两个“妈妈”间嬉闹,一个是亲妈,一个是伍雪玲。

要让聋儿开口说话,绝非易事。伍雪玲,作为一个聋儿的妈妈,曾有一段痛苦的“经历”。

  为了女儿她两次辞工

2000年11月的一个晚上,伍雪玲下班回家,1岁多的晴晴背对着她在玩玩具。“晴晴,妈妈回来了。”伍雪玲喊了几声,晴晴丝毫不动,直到她站在跟前,晴晴才笑起来。第二天伍雪玲就带晴晴去儿童医院检查,结果却是神经性耳聋,伍雪玲当场晕倒在地,她甚至请求医院把自己的耳朵移植给女儿。

2001年10月,香港听障儿童基金会在深圳资助四名聋儿进行电子耳蜗手术,晴晴成为其中一个幸运儿,在香港完成电子耳蜗手术。“耳蜗开机那天,女儿第一次听到声音,哇哇大哭起来,我也哭了。”

但晴晴还不会说话,连基本的“啊”都发不出来。伍雪玲辞掉工作,带晴晴走进深圳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心的家长学校。女儿接受康复治疗时,伍雪玲就学习聋儿康复训练课程。仅一个“啊”,她利用跑步、看大海、到草地等各种方法教了3个月。2002年春节前,晴晴突然有意识地开口叫“妈妈”,连叫了好几声,一家人高兴得热泪盈眶。

  她又让22个孩子开口

2003年2月的一天,伍雪玲和晴晴在公交车上说话。一位聋儿的家长瞧见,向她索要了联系方式。第二天,一位龙华的妈妈就来电请伍雪玲教她2岁的儿子。此后,许多家长慕名而来。她在沙头角三室一厅的家成了课堂,康复了22个孩子。家里太拥挤了,伍雪玲在罗湖洪湖二街4号大院租下了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,昨日正式成立“摇篮听障儿童言语康复中心”。

“我都不知道流下了多少泪,但我不放弃,放弃就等于放弃我自己。”彬彬的妈妈黄女士含泪诉说自己的经历。3个月前彬彬说话还不清晰,现在却已会用形容词叙事了。记者问彬彬“伍妈妈”怎么样?孩子不好意思说,转身找“伍妈妈”去了。

目前,伍雪玲全天给4个孩子做康复辅导。伍雪玲称,康复中心是非营利的,只收取孩子的生活费、教学材料费和分摊的房租。

  社区记者 米燕

  • Copyright© 深圳市南山区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3053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