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疾儿童自信心的不足,对他们的一生影响深远。特别是天生残疾或自幼残疾的尤其严重。
听障儿童也是如此。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如何重塑听障儿童自信心的方法。
根据我们的观察与比较,我们有了一些体会,愿与大家一起分享。
一、来源
听障儿童自信心的不足,来源于沟通的困难;特别是3~7岁的阶段,沟通的不畅,会使他们的自信受挫。
首先是家人对听障儿童表达的不理解,忽略了孩子的感受;使孩子逐步封闭了自己的心灵。
这时候母亲往往充当了翻译,导致儿童对母亲的依赖,更加不愿意与他人沟通。
其次是3~7岁的孩子逐步接触家庭以外的生活;此时,处在康复中的孩子,虽然已有简单的语言,但往往含糊不清;对外界语言的接受与理解受语言速度的影响,理解有限,导致沟通不畅。
孩子心中的欲望无法满足;烦躁伴有不理解大人的语言而带来的恐惧,不愿意进一步沟通。
但听障孩子们之间,往往会有独创的沟通方式。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。这一时期,也是孩子们手语最多的时候。
他们有沟通的欲望,但若不加以科学的引导,孩子们会更依赖手势而不愿意用语言来沟通。这对听障康复来说是不好的情形。
二、方法
人是群居动物,孩子也不例外。
这个时候,有一个相近年龄的沟通伙伴对孩子的语言的康复非常重要,同时对孩子有自信去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;当他发现与他人无法沟通时,往往会离去,另找玩伴。
给听障儿童寻找一个健康的同伴对听障儿童的帮助是非常大的。我们发现有兄弟姐妹的听障家庭,康复的效果往往比独生子女更佳,孩子的性格也更活泼。
当孩子长大一点,进入小学,由于听障儿童的语言水平限制,依然会面临这样的状况;同学们的指指点点或直言不讳,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进一步受挫。
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,是有缺陷的。
在这个时期,心理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。
让孩子接受现实,同时鼓励孩子,让他明白自己的优点。
让孩子有一项可以自豪的技能,比如跳舞、绘画等,对听障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。
一项可以让其他健康孩子称赞的技能,能使听障儿童的心里有一种自豪的情绪,这种情绪是自信的开始。
总之,听障儿童自信心的不足,广泛存在。如何克服不仅仅是语言康复训练可以包涵的。
对听障儿童的康复,还应该包括自信心的重建。
以上仅仅是摇篮的感受,与大家分享,谨作参考。